Python3的次序——1、页面(list)的具体讲解

原创
小哥 3年前 (2022-10-29) 阅读数 9 #大杂烩

目录

1.列表的定义:

2.创建列表:

三、python列表中元素的实际操作:


1.列表的定义:

列表是Python6内置序列之一是将所有元素放在一对括号中。[ ]在内部,相邻元素之间使用逗号“,”分隔。
具体情况如下:
[element1, element2, element3, ..., elementn]
格式中,element1 ~ elementn 列表中的元素数量没有限制。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列表可以存储任何Python支持的数据类型(整数、小数、字符串、列表、元组和任何其他类型)以及同一列表中的元素类型也可以不同。
比如说:
[Hello World!, 1, [2,3,4] , 3.0]
如您所见,该列表包含字符串、整数、列表和浮点数。
注意:使用列表时,尽管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放入同一列表中,但通常情况并非如此。只有相同类型的数据才能放入相同的列表中,这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2.创建列表:

1、使用[]直接创建列表
使用[]创建列表后,通常会使用该列表。=将其赋给以下格式的变量:
listname = [element1 , element2 , element3 , ... , elementn]
其中,listname 表示变量名,element1 ~ elementn 表示列表元素。
例如,下面定义的列表是合法的:

num = [1, 2, 3, 4, 5, 6, 7]
name = [tiger, baby]
program = [Python, Java]

此外,以这种方式创建列表时,列表中可以有多个元素,也可以没有元素,例如:

emptylist = []  # emptylist是一个空列表

2、使用 list() 函数创建列表
除了使用[]在创建列表之外,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内置功能。 list(),它可用于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换为列表类型。例如:

    # 创建空列表
    print(list())

    # 将字符串转换为列表
    list1 = list(Hello)
    print(list1)

    # 将元组转换为列表
    tuple1 = (Python, Java, C++, JavaScript)
    list2 = list(tuple1)
    print(list2)

    # 将词典转换为列表
    dict1 = {a: 100, b: 42, c: 9}
    list31 = list(dict1)
    list32 = list(dict1.values())
    print(直接用list()该函数转换词典,只是转换后的词典的键。)
    print(list31)
    print(用list()函数转换词典的值。)
    print(list32)

    # 将集合转换为列表
    set1 = {1, python, 2}
    list5 = list(set1)
    print(list5)

    # 将间隔转换为列表
    range1 = range(1, 6)
    list4 = list(range1)
    print(list4)

三、python列表中元素的实际操作:

  • 0,列表的索引
  • 1,向列表中添加元素;
  • 2,删除列表中的部分元素;
  • 3,获取列表中的特定元素;
  • 4,列表碎片化;
  • 5、常用的列表运算符;
  • 6、其他常用列表操作功能;
  • 7、其他功能。

0,列表的索引(index):是的,列表的每个元素从头到尾都有一个递增的数字。该列表的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为0。
Python列表的索引可以是正指数(从头到尾),也可以是负指数(从头到尾),概括为以下关系:

1,将元素添加到列表中:
(1)append()是在列表的末尾添加一个元素,一次只能添加一个元素,并且只能在列表的末尾添加。
list.append(element1)
(2)extend()它是在列表的末尾添加多个元素。您可以一次添加多个元素,但只能将它们添加到列表末尾。
list.extend([element1, element2, ..., elementN])
(3)insert()它是在列表中的特定位置添加您要添加的特定元素。原始位置和该位置之后的元素依次排列回来。
list.insert(n, elementN)

    list_test1 = [1, 2, 3, 4]
    print(list_test1)
    list_test1.append(abc)
    print(list_test1)

    list_test2 = [1, 2, 3, 4]
    list_test2.extend([abc, def, ghi])
    print(list_test2)

    list_test3 = [1, 2, 3, 4]
    list_test3.insert(2, abc)
    print(list_test3)

2,删除列表中的部分元素;
(1)remove()从列表中删除特定元素,从索引中删除。0开始搜索、查找和删除。如果后面仍然有相同的元素,则只会删除第一个找到的元素。
list.remove(element1)
(2)del list[n]是删除索引号在列表中的位置n的元素。
del list[n]
(3)pop()返回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从此基中移除最后一个元素。
case1 = list.pop() # case1等于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print(list) # 此时输出listList,已经是删除最后一个元素的列表。

    list_test1 = [1, 2, 3, 4]
    print(list_test1)
    list_test1.remove(2)
    print(list_test1)

    list_test2 = [1, 2, 3, 4, 2]
    print(list_test2)
    del list_test2[1]
    print(list_test2)

    list_test3 = [1, 2, 3, 4]
    print(list_test3)
    case1 = list_test3.pop()
    print(case1)
    print(list_test3)

3,获取列表中的特定元素

case1 = list1[n] # 获取列表编号。n+1位置上的元素

4,列表分片

获取列表的一部分。
case1=list1[m:n] # 指示列表中的索引号位置为m起始元素n-1获得元素之间的列表。

5,常用的列表运算符
(1)“+“:主要实现多个列表之间的拼接。
(2)“*“:主要的实现是复制和添加列表。
(3)“<”,">":对数据类型表的主要元素进行了比较。
比较原则:从第一个元素顺序开始比较,如果相等,则继续并返回不希望相等的第一个元素比较的结果。
如果所有元素在比较中都相等,则长列表很大,并且两个列表在相同的长度下相等。
(4)and;可以在列表之间做出逻辑判断的逻辑运算符。

6、其他常用列表操作功能:
(1)list1.count(element):输出element列表中的元素list1内部出现的次数。
(2list1.index(element):输出元素element在列表list1内部的索引位置号。
list1.index(element,m,n):用于列表list1它包含多个元素element当输出在列表中时。list1索引号m-n特定元素的索引号。
(3)list1.reverse():以相反的顺序排列列表。
(4)list1.sort():将列表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5)list1.sort(reverse=True):将列表中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

7、其他功能:
(1)len(list):列表元素的数量
(2)max(list):返回列表元素的最大值。
(3)min(list):返回列表元素的最小值。
(4)sum(list):计算列表中元素类型必须为数字(整型、浮点型)的所有元素的总和。
(5)any()只要列表中的一个元素True就返回True。
(6)all()只有列表的所有元素都是True才返回True。

版权声明

所有资源都来源于爬虫采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