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进步和提升,就是完成认知升级
原创转自:http://36kr.com/p/5097012.html
我和她的故事
我有一个家庭背景很好的朋友,他从国外留学回来,目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她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能更快地将自己的职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她工作非常努力,也努力学习很多知识,对工作的投入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工作之余,她还阅读各种书籍,参加许多线下行业沙龙,甚至计划在学校继续深造,例如学习如何MBA什么的。
她是一个对自己抱有很高期望的典型人,她是一个既有想法又有行动的人。她努力工作,努力进步和进步,但时间长了,她才意识到,除了增加一些工作经验之外,她的个人价值其实并没有增加多少。
在工作中,她处理工作事务越来越熟练,几乎可以完美地处理各种疑难问题。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合作,我的个人能力确实有所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她把自己安排得很充实,偶尔做饭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包括健身、瑜伽、游泳,偶尔给自己安排一次轻松的旅行。
在外人眼里,她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那种“别人的孩子”状态。但在我和她的交流中,我发现她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并不满意,或者说有点焦虑。她不知道这些东西会在哪一天从她身边溜走。
她的工作确实在逐渐走上正轨,她的生活也越来越有活力,但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她。她实际上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到安全。
这种“安全感”不是物质的,而是来自内心的不确定性。
对于我的朋友,在我们的谈话中,我说要获得这种安全感,我们需要升级我们的认知。她问如何升级,我回答,站在未来思考现在。
认知
不确定性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现在好不好,意味着未来会一直好。寻求和拥抱变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好工作和好生活是既成事实,表明现在情况更好了。而这些本就很优秀的人,其实都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期待。
为什么钱多的人会变得更加焦虑?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财富的日常再加工,不合理的分配会导致贬值。为什么说公司越大,危机感越大?因为每时每刻面对外部创新,一个新的产品或新技术,都可能导致公司一夜之间被颠覆。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进步和提高的本质都是“认知升级”。
什么是认知?认知是人类在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中建立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影响和决定人类的行为,这是产生结果的必要条件。
所以,今天每个人和组织的现状是由他们过去的认知决定的,而未来是由他们现在的认知决定的。
什么是认知升级?认知升级是一种站在未来、看到现在的能力。
我们都有这种感觉:“要是我有...之前。这是站在当下看到过去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感觉:“现在要是我......在未来。这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那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要么在做别人鄙视的事情,要么在为未来做好坚定的准备。
18多年前,马云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看法会被描述为骗子;10多年前,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推出了iPhone当各大手机厂商嘲笑他完全不懂手机时;5多年前,程伟带着滴滴家人去看望一家出租车公司,但无人愿意与他们合作;2多年前,胡薇薇和她的摩拜单车根本不受人看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时他们的认知处于升级状态,有能力站在未来,看到现在。
所以,这些认知升级的人,往往会做一些当时别人看不起的事情,后来别人看不懂,后来别人也追不上的事情。
升级
对于个人,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力求尽可能把工作做好,完成老板和公司的任务,取得成绩,进而得到认可。有了更多的结果和认可,我们就会成为自称成功的个体。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是雇佣关系,我们以一定的价格将时间和精力出卖给雇主,然后在没有雇主的固定时间内创造价值。最后,我们收到的价格只是我们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
通过雇佣关系产生的结果和认可确实可以给我们很多,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雇佣关系,我们又是什么呢?
许多“成功人士”都带有过去时态,例如“前...负责人”title有了这个光环,他们进入了新的雇佣关系,但在新的环境、新的事物中,他们并没有复制之前的成功。这是因为这个价值是外界给予的,而不是自己赋予的。
所以,不要以为外界对你的认可就能证明你有多强大。一旦你暴露在竞争舞台上,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没有公司的背书和资源,没有其他部门的支持,没有成熟平台的保护,如果全靠这些,什么都不是。
现代社会的组织模式是“个人的+今后公司的雇佣关系,肯定会以“个人”为基础+平台的合作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雇佣关系将逐渐瓦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为个人提供的技能协作平台必然会出现。那时,大家不需要与固定的组织建立长期的雇佣关系,而是在个人协作平台上与他人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共同生产。这种新的协作组织形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公司”的组织形式。
没有“公司”的组织形式,未来对个人的要求会逐渐增加,以创造价值。如今,很多人在进入公司时仍然抱着“为公司做贡献”的心态工作,在实现自身成就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现在,请把这种心态转化为“为自己做贡献,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实现公司”。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法,我们的出发点是实现“个人增值”,而不是绝对的“公司利益”。不是我们不考虑公司的价值,而是我们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互补的过程。
例如,该公司有两个项目供您选择。一个需要强大的沟通和项目管理技能,而另一个需要强大的设计和文档写作技巧。如果你已经精通设计技巧,选择第二个项目肯定会让你精通并成功完成项目,并有机会做好。这是一个既符合个人优势又符合公司利益的选择,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安全感。
但选择第一个项目是提高自己的真正机会。如果你意识到你应该选择第一个项目而不是第二个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升级。第一种选择可以让你逃离你的舒适区,拥抱变化和挑战。在非舒适区建立的能力会逐渐扩大你的舒适区的范围,而强大的是你。
不断获得自己的能力,比被外界赋予要强得多。这是别人拿不走的,不会被取代的。
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舒适区的不断拓展。
后来
我在向她提出答案后做了上述补充,“站在未来,思考现在”。
我和她的沟通发生在三个月前。国庆假期,我无意中说到,她现在带领公司一个小团队,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做着自己选择的项目。我再也感受不到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我相信她已经完成了认知升级。
不断跳出舒适区,建立更大的舒适区的过程,就是认知升级。
这种对“认知升级”的思考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
7多年前,当时我没有选择主流Web系统开发技术,而是选择当时仍然非常小众的智能手机App开发(1年之后,移动开始在中国兴起App技术,并迎来智能手机升级浪潮);
-
5几年前,我已经做了两年了Android进入舒适区后,选择自学iOS开发并开始撰写技术博客(2多年后,移动开发在中国开始流行,我的技术博客至今已阅读超过200万篇文章;
-
3几年前,我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把我的技术技能放在一边,转型为产品。这次大飞跃再次让我走出了舒适区(创造产品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创业,让我对公司的业务和产品有了新的认识);
-
1多年前,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写一本书,所以我被邀请出版一本主题与过去相似的书。7岁月积累息息相关,从技术到产品,我给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写了一本技术书(现在,这本书正在筹第二版);
之后,我期待着再次逃离舒适区,完成升级。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和分享社区。聚集媒体、社区、招聘 整合教育与社区活动,为产品经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版权声明
所有资源都来源于爬虫采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