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日头条大量挖角知乎大V背后的思考
原创转自:https://www.huxiu.com/article/212440.html
胡修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灿”(ID:owen_hyc)。
昨天下午,一张魔爸朋友圈截图开始在圈内广泛流传,提到头条正以签名、付费、排他的形式被大量“挖”到知乎的网站里。V。
消息一出,立刻在圈内引发热议。许多人对高调的头条新闻表示惊讶,并对知乎表示担忧。
针对此事,我随口分享了我的一些想法。
1.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原创、独具特色”的优质内容从未如此稀缺,其价值从未被放大,高价值的东西必然受到市场的追捧。 所以,今天的内容创作者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变现周期,在这样的环境下, 每个有能力创作高质量内容的人,一定会想到“变现”这个话题。
所以,即使知乎的商业基因薄弱,理想主义气质强,即使很多大人物V它是靠着知乎的土壤一点点培育出来的,我也相信知乎一直有一些自己的毅力。但商业竞争依然残酷,知乎必须极其务实地考虑如何强化自身“帮助内容创作者更好地变现”的能力。
2.但另一方面,即使标题真的咄咄逼人地挖了知乎V“现在断言知乎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能还为时过早, 至少短期内不会动摇知乎内容生态的基础 ——那就是流量。
目前,知乎网站上的流量大部分来自用户对现有内存内容的反复消费,而真正的流量是由新话题和新内容驱动的。我想比例不是很高。换句话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其实知乎的网站上已经有足够的内容可供消费了,就算知乎现在什么都不做,单靠搜索引擎的流量,还是可以在1-2今年好好过日子。
3.知乎真正需要担心和担心的事情,来自于“未来在哪里”。这个未来, 一个是商业化路径,一个是如何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在内容端加强和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如何不断产生大量新兴的消费内容,吸引新用户前来消费。
现在,我们不要列出它。从第二个角度来看,知乎目前的问题主要在于,其网站上基于“问答”逻辑组织的内容几乎枯竭了——无论是从题目还是答案选项,都应该类似于“如何理解”。XXX“如何学习XXX”,“XXX和XXX经典问题“差异在哪里?”和相应的答案在知乎网站上已经非常充分了。如果你现在想尝试回答类似的问题,你可能会发现你能说的一切已经被别人说了。
而这种现状,间接导致了目前在知乎站贡献答案的尝试,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获得那么多的关注和认可,进一步导致了知乎的成功。V我们对贡献内容的热情正在下降。换句话说,标题是否被挖并不重要V在知乎站, 大V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我们对贡献内容的热情已经减弱。
4.对于知乎来说,如果基于“问答”的内容已经逐渐达到瓶颈,必须继续考虑内容的丰富性, 最佳选择可能是开辟新战场,进入新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场景 。
在我的理解中,知乎最近推出的“创意”产品诞生背后的逻辑可能就在于此。这是知乎可能很快开始向公众大规模推广的产品。
5.再看标题的“悟空问答”和“知乎”,相信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知乎原本是一个建立在“人”基础上的社区,而头条问答则是根据“流量”的逻辑从上到下培育的。相比两者,如果头条问答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内容素材库来承担头条本身的庞大流量,我认同这个逻辑。但如果说头条问答可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取代知乎的问答社区,我会给它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我看来,在头条上做问答,相当于当年百度做“铁吧”和“知道”,其本质还是流量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逻辑。
知乎的本质是一个承载着用户访问和使用习惯和大量行为的社区,从而拥有更深层次的独立价值。我认为一个产品要培养习惯和行为是极其困难的,比如积极的用户互动、沟通、访问、发布等。当有大量流量时。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从未见过成功的先例。
6.按照上述逻辑,真正意义上的这一波“大”浪潮V被挖到知乎的核心影响可能在于另一个问题—— 大家对知乎的变现能力充满信心。
而这件事情,对于现在的知乎来说,也一定是不可能失去的事情。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知乎应该赶紧把那些有一段时间没说话的人围起来。Live会有行动。
7.有人声称,无论操作做得再好,最终还是会因为头条的偷猎行为而赚不到钱。这个逻辑w太不成熟了。
从商业角度来看, 直接向资源砸钱以快速弥合与竞争对手差距的做法,往往更适合模型已经成熟、“钱”可以触发用户参与关键行为的产品逻辑。 比如滴滴此前的大规模补贴,是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从模式角度来看,通过APP解决司机乘客匹配并从中获利的逻辑已经初步验证;其次,这种模式建立的关键在于规模,即更多的用户需要更频繁地使用出租车APP而“钱”可以成为这种激励。
如果标题只需要解决“有内容”的问题,那么钱就可以解决。但如果标题想解决“成为内容社区”的问题,即使解决了大问题V未来,用户仍然会有挑战,以及他们是否愿意跟随潮流。V互动,大V一系列挑战包括他们是否愿意回应用户以及整体社区氛围是否健康。这些问题不能用“钱”从视觉上解决。金钱在他们中最大的作用无非是花钱购买更快创业的机会。
7.我觉得数百万美元被挖走了V对于知乎来说,未必是坏事——至少, 任何当前大型V我不再在知乎站扮演“我离不开他”的角色 。即使大V离开,凭借知乎独特的现场生态和产品机制,将有机会再有新大V什么能出现得更快——当然前提是要有匹配的激励机制和逻辑。
如果头条举动能带动知乎更加重视商业化,积极推出一系列措施,甚至最终实现一些产出,那就值得了。
8.最后, 知乎真的需要做生意更清晰、更快捷 。如果不是这样,同样拥有大量粉丝和持之以恒却始终没有取得商业成功的豆瓣,或许就是它过去的教训。
版权声明
所有资源都来源于爬虫采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